原创 2023-07-10 08:00 发表于山东
近日,江苏盐城,一位妈妈在社交平台晒出女儿中考成绩742分(满分800分),拿到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,引发大量争议。女孩妈妈回应称,孩子考的定向生是有编制的,出来直接当小学老师,并且表示家里不缺钱,只希望姐弟俩以后生活轻松快乐。
(资料图片)
观察者网,赞2.6万
面对此事,网友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。有人认为,女孩父母“确实是有些草率了”“目光短浅、没有眼见”,女孩完全可以往更好的地方发展,拥有更光明的前途;也有不少网友表示,“人各有志”“出来有编不是挺好的”,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。
一
“中考742分上专科”——乍一看到这条新闻,相信很多人在震惊之余,也会试图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,例如,是不是当地中考的总分比较高,或是女孩报考的学校要求很严格?
从盐城教育局官网我们了解到,2023年五年制高职师范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,其中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为569分(学前专业)、591分(美术专业)、581分(音乐专业)。而当地中考的满分,为800分。
由此可见,女孩742分的中考成绩,无论怎么看,都称得上“优异”,也足以证明女孩的天资和努力。凭借她的实力,完全可以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就读,向梦想中的大学进军。
然而,面对读高中还是读定向专科的选择,女孩及其家人的选择却是后者。对此,女孩妈妈的解释是,女儿考的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是有编制的,出来直接当小学老师,而且女孩自己的意愿,也是想成为一名老师。家里生活没有压力,只希望姐弟二人都快快乐乐、健健康康就够了。
诚然,人生有千万种可能,也有千万条道路可以走,每个人的追求不同,未必要活在他人的价值评判与取向里。顺从自己的内心,做自己喜欢的事,平平淡淡也未尝不是精彩一生。
女孩中考742分报考师范专科,如果是自己真实的意愿,未尝不是好的选择。但若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所谓“意愿”,就另当别论了。
二
在此次新闻事件中,我们注意到,故事的主角小女孩,一直处在“失声”的状态,其想要当老师的意愿,也仅仅是通过母亲的转述,真实想法不得而知。
专业选择以就业为导向没有错,人各有志也没有错,但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,这是谁的“志”。
一方面,初中生年纪尚小,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与选择的能力,许多决定的做出,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父母。然而有时父母对孩子意愿的把握却并不准确,甚至存在误解。
在此次事件中,女孩母亲说“女儿的意愿也是当一名老师”,但“当老师”显然与上高中并不冲突,也不能与上师范大专划等号。所以,放弃高中去读大专,是否真的是女孩真实的意愿,还有待商榷。而等到日后,女孩对该选择的利弊有了更加完整而准确的认知时,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,更是不得而知。
另一方面,十五六的孩子,心智不成熟,阅历也不够,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,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并不清晰,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,很容易被家长、老师“牵着鼻子走”。在这个阶段,过早地将孩子的人生轨道确定下来,很容易出现其日后后悔的局面。毕竟,许多高中毕业的成年人,面对大学志愿都是一头雾水,唯恐选择不慎给自己的未来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,更何况刚刚初中毕业的未成年人呢?
让孩子去读高中,不仅仅是为了让他接受学业教育,更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认识不一样的世界,感受不同的生活。等其高中毕业,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时,再来规划自己的人生,才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。而不是由家长包办孩子的未来,打着“孩子喜欢”的旗帜替孩子做主。
三
近年来,就业问题成了让每个年轻人和其背后家庭头疼不已的问题。据了解,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,就业形势较为严峻。在这种情况下,家长提前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,未雨绸缪,也是出于理智和对孩子的爱。
但解决这一问题,却不仅仅是家长一方的责任。学校和老师应将生涯规划课尽早提上日程,帮助孩子尽快建立起对人生的基本认知,形成独立思考和决定的能力。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,适应社会需求,让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有处可去,既不必因“学历歧视”去读自己不合适的本科,也不必为了“有编制”而争抢一个专科名额,真正实现,让每个年轻人“都有光明的前途”。
(新闻参考:白鹿视频、潇湘晨报、澎湃新闻)